聚焦两会|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向物业行业释放五大利好

  • 2021-03-09 10:29:27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会上宣读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一年施政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历来是两会的焦点。
中国物业新闻网讯: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会上宣读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一年施政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历来是两会的焦点。

作为民生信号的释放器,我们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出利好物业行业发展的五大方向:

1. 报告三次提及社区治理服务,物企大有可为;

2. 推动物业发展社区养老,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

3. 鼓励物企加大智慧化建设,参与城市公共服务与治理;

4. 贯彻公开化、透明化理念,助于物企工作开展;

5. 鼓励物企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再提社区治理服务

物企大有可为

政府工作报告摘选

“发展社区养老、幼托、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3万个”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社区服务,强调“要推进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社区服务,重点强调“发展社区养老、幼托、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健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3万个”。从此处的细微变动可以看到物业的角色变化,企业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随着党和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政府职能正在发生转变,更多的公共服务机会交给更专业的公共服务组织;物业公司应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社区服务方面培育的精细化和专业化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

一方面,在健全物业管理服务的法规下,物业企业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并在政府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更加精准、高效地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当下,红色物业建设一片火热,物业企业需要坚持在党建引领下,打造业主、社区党支部、小区业委会及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红色物业联盟,共同缔造的社区服务治理体制更能引导全体居民参与社区多元管理,塑造社区认同感。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物业企业发展社区养老、幼托、用餐、保洁等多元化服务。社区养老幼托服务,是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职能;社区用餐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等热点问题。

物业企业在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基础上,不断探索增值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果。未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物业企业将在养老、幼托、保洁等方面获得更大的营运空间;并在社区用餐方面贡献一定社会力量,协助基层政府解决社区养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同样,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打造自身的服务能力,向业主及政府部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及产品。

推动物业发展社区养老

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摘选

“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

“发展社区养老”;

“完善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

“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碍”

继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围绕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间接提倡物业服务+养老模式。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由各地基层政府牵头推动,但是由于覆盖人群较少、市场撬动不足、寻租空间大等问题,无法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物业企业因自身具备距离优势、信任基础、服务人员及设施优势,同养老服务有一定的相通性。当前,逐渐有房地产项目在建设初期便定位于老年群体,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服务需求打造,有助于后续入住的物企进一步塑造颐养社区标杆;另外,物业企业通过入住老年人口较多的老旧小区,进行基础设施适龄化改造,一定程度上助力社区居家养老目标的达成。

此前,各地两会也提出需建设更加完善的适老环境和养老服务,可见未来数年,物业企业的参与有助于破除社区养老的瓶颈。

图:部分地方政府社区养老政策示例

资料来源:嘉和家业整理

物业行业数字化建设再加码

深度参与数字中国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摘选

“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老年人需求” ;

“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

随着国家建设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物业企业服务正在快速拓展服务边界,布局城市服务业务,深度参与到城市治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在国家建设数字中国的重点时间节点,物业企业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政府数据对接方面亟需提升管理与服务数字化水平,通过科技、智慧化改进,达到“赋能”软基建的效果。

在智慧城市服务方面,当前物业企业正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将物业数据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打通,实现政企之间数据的共享,提升城市服务运营效率。未来,随着数字中国的建设及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服务需求的持续释放,物企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智慧养老方面,物业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60%以上物业企业均拥有自己的线上服务平台,并配有一键式呼叫及保修系统;部分物企在积极进行社区适老化改造,将老年人的社区生活与运动轨迹与平台进行数据打通,对数据异常的老年人群体进行重点监控、走访,保障老年群体的健康安全;同时,物企也积极与街道等基层管理治理组织保持高频沟通,缓解基层政府人力资源有限及监管对象众多的矛盾限制,提高社区治理与服务效率。

在信息共享方面,保障物业企业的权益。此前,多地已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提出业主未按照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督促其限期交纳;逾期不交纳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经仲裁裁决或者司法判决确认后仍不履行的,按照有关规定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生 “加快信用信息共享部分”,将能够较大程度上保障物企合法权益。

贯彻公开化、透明化理念

助于物企工作开展

政府工作报告摘选

“推动各类中介机构公开服务条件、流程、时限和收费标准”

对于物业行业开展的多项增值服务业务来说,会倒逼企业进行服务流程及服务品质的再优化与提升,在费用及收支方面,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从各地已出台的物业服务办法管理条例及《民法典》可见,我国已在立法层面推动实现物业企业收费的公开化透明化。对于物业企业来说,物业服务中的各事项必须更透明公开,促进物业服务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服务及收支透明化打造,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都更为清晰化,以有法可依的形式来寻求有关部分协助,维护各自利益。

鼓励物企响应国家号召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摘选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乡村发展已被放置到一个更高的位置,物业企业也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

已有多地政府实施物业进农村项目,从乡村物业详细内容来看,物业企业需负责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维护、村庄保洁、绿化养护及治安管理。

不少物业企业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通过线上平台销售优质扶贫农产品的方式,进而拉动社区消费;也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实现脱贫致富,激励贫困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实现脱贫增收。

如,碧桂园服务已经通过社区新零售“碧优选”、自有扶贫品牌“臻碧乡”搭建城乡产销流通桥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更多农民过上美好生活。

未来,物业企业也将在政策鼓励下,探索更多的扶贫实践,释放企业善的力量,践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凝聚物业行业的向心力。

根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我们也整理了今年部分人大代表提及的关于物业行业发展的重要提案及内容:

热点1:再提社区治理服务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发展要求以来,社会治理在社区学中的出现频度持续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社区治理实践也日渐增多。如何正确把握社区治理的涵义和发展方向是今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一项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优化物业管理服务营商环境 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就物业管理行业中存在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性尚显不足;物业项目重建、设施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物管企业需承受成本转嫁,却未完全得到市场定价权;物管企业执行非主业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等问题。

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成立统一的行政主管机构,进一步厘清行业管理权责;二是建议灵活处理物业管理项目重建和改造的补贴单位,以提升企业投资积极性;三是建议采用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通过地方税收支付而非由物管费再摊分的公平收费模式,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逐步放开物业服务价格的相关限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呼吁积极搭建平台,推进老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在曾香桂看来,此举不仅是新型养老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还能进一步发挥老年群体的优势和作用,让这一群体“赋能”基层社区建设,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此外,住宅小区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助老服务联动,同时依托住宅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小区自组织,充分发掘老人的内在潜能,丰富老年生活,让老人收获认同感、荣誉感,进而使该群体对城市更有归属感,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工引导+自组织策划+老年人参与”的小区治理新模式,激活老年群体社区善治新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司富春在今年两会上带去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议。他认为社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中医治未病思想、许多健康理念、健康行为方式、特色诊疗技术特别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和科普宣传的作用。他建议道,要组建中医药防疫专家智库,借助互联网建设‘中医药+’传染性疾病或重大疫病中医管理平台。”

司富春建议,建立和完善社区中医药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建立智慧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多方联动健全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立社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加强社区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和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加快推进社区中医药数字化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佘才高就业委会在不少情况下话语权弱,存在感不强,给业主们行使权利带来了不少的障碍的问题,呼吁加快推进业主自治组织立法,赋予业主大会、业委会明确法律定位。

他建议,首先要明确业主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参照“社区居民委员会”,从法律上赋予“业主大会”及其执行机构“业主委员会”完整的身份与权利,促使业主自治组织更好地为广大业主服务,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其次,明确业主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对业主大会的组建、业委会成员的构成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引导物业管理活动融入社会治理,建议立法明确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发挥必要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

此外,他还建议要加强对地方立法的指导,鼓励地方立足落实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开展实施性立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探索,为国家立法积累经验。

热点2:发展社区养老,推进智慧养老

“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现代的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服务为依靠的基建工程,而物业服务企业作为重要的社区服务和治理力量,对于养老服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今年两会期间,有不少代表和委员针对社区养老服务撰写了提案,并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利集团董事长徐念沙建议要从完善政策体系化设计,加强多环节执行和落地等三方面应对老龄化挑战。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化设计,加强多环节执行和落地。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务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快养老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体系建设,将养老产业发展作为基层政府重点工作。

二是支持养老行业降本增效,增强造血能力。增强养老保障能力。加快商业养老保险等对社会资本开放,加大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三是支持“三位一体”中国特色养老模式发展。积极推广以养老机构为支撑,辐射社区、居家养老的“三位一体”养老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建议要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其次,要全面建立开放、公平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

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深度应用。针对养老新模式,欧宗荣还就“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河东区副区长丁梅已连续多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养老的提案建议,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丁梅聚焦居家养老。如何在社区小方寸做好养老大文章?她将带去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她认为,彻底改变政府‘包办’养老的传统思维,政府可以尝试将社区养老机构“打捆”对外招标,吸引有规模的企业参与,一旦形成集团化,企业的成本就能下降,政府予以房租免除和床位补贴,以及刚刚实施的长期护理保险做支撑,为企业让利,为老服务价格就会降低,最终受惠的是老人。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整合信息化平台,给为老服务企业、社区、政府部门进行数据共享,为居家老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搭建起智慧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今年提交5份提案,其中包括智慧养老进社区,这将有利于解决90%老人居家养老带来的社会问题。针对基层社区受人力短缺、设施设备不足等因素影响,存在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供需不匹配、覆盖范围有限、缺少衡量标准等问题,他提出了三点建议:

1、加速实现与老年人相关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设备智能化;

2、引导企业扩大适老化智能设备供给,全面普及以语音为核心,结合眼神、手势等多模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

3、依托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在具备条件的城市选择老年人较多、陪护需求较高的社区进行智慧养老试点。

热点3:加大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202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服务逐渐线上化,催生了以无接触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化生活服务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且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促进“六稳六保”、提振消费、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今年提交了三份书面建议,其中一份提案是关于 “推进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对于如何加快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姚劲波表示,首先应强化政策引领,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提供有力支撑。建议主管部门加快制定细分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帮助企业对“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的融合目标、路径及重要性加深认知,转变“不会转”“不敢转”的观念;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长周期、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投入,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保障力度,对企业上云、购买数字化转型设备、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尤其针对中小微企业需提供专项补贴,有效降低转型成本。

其次,姚劲波认为,应构建商业体系,鼓励平台企业投入研发数字化转型产品。建议有关部门为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平台企业给予专项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其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培训从业人员,夯实转型基础;引导平台企业对居民消费趋势精准定向,定期发布大数据分析报告,供政府及市场主体参考,持续优化供给结构;加强对平台企业的规范引导,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今年就如何加强智能家居数据与智慧社区数据的联动,尤其是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技术适老化的中长期目标规划,明确重点建设方向和发展阶段,加大配套资金投入,推动各级公共数字平台及服务体系率先完成适老化改造。

优先解决老人网上预约、交通出行、智能扫码等涉老高频服务事项,推动老年人生活应用场景的适老化开发全面落地。

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重点引导老年人智能应用高频领域相关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健全法律法规,做好老年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此外,他还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应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提议,要加快智慧家庭建设,尤其是要让老年群体享受到数字化智慧化便利,针对具体措施,他建议道:

一是研究编制面向老年群体的智慧家庭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并形成相应的标识认证体系,对满足标准的智慧家庭适老产品和服务进行认证,实现产品推广目录进一步拓展;

二是融合智慧家庭与适老化的多样化需求,出台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支持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开展智慧家庭居家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新模式。

热点4:乡村振兴,直指物业进农村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作为农村基层代表,他提出了要推广北京怀柔区北沟村的农村物业管理模式。自2016年成立物业公司之后,北沟村的管理就一直非常规范,村民们也都非常认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