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了“环物会” 社区治理迎来新生态

  • 2019-06-26 08:06:53
混合型社区、11家物业公司混管9个小区、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成“老大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的希格玛社区,曾经是一个被物业管理难题困扰的典型多元业态社区。2018年底,北
混合型社区、11家物业公司混管9个小区、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成“老大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的希格玛社区,曾经是一个被物业管理难题困扰的典型多元业态社区。2018年底,北京首个“环物会”在这里成立,希格玛社区迈出探索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的重要一步。

所谓“环物会”,即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根据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结合“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要求,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2018年12月7日,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在希格玛社区挂牌,这在北京,尚属首次尝试。

 “环物会”为何在这里成立?

成立于2009年的希格玛社区,东起城铁街,西到中关村东路街,南起知春路街,北到中关村南四街,呈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状,包括59号院、57号院、47号院等9个住宅小区,既有商品房、单位宿舍、房改房,也有办公楼等,由11家物业公司混合管理,属于混合型社区,也是典型的多元业态社区。

 希格玛社区成立之初,为了统筹物业管理,成立了物业联席会,把各个物业公司召集在一起,商量社区治理方面的问题。这,就是“环物会”的前身。

说起希格玛社区,不得不提一下位于知春路49号的希格玛公寓。众所周知,希格玛公寓是北京最早一批商品房,转手率高,“新来的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支持力度不强,回应工作不积极,导致业委会换届失败,9个小区只有1个业委会,形成‘一对多’的局面。”社区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2018年,海淀区率先在北京市实行“项目负责人到社区党组织报到机制”,希格玛社区开展“四方议事机制”试点,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为首,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物业服务企业四方参与的沟通机制。在此基础上,希格玛社区“环物会”成立,系社区居委会的下设组织,通过对物业公司、业主之间的日常协调,监督物业、业委会履职。同时,以议事型协商、对话型协商、共建型协商、联动型协商、开放型协商的形式,实现社区居民参与式治理。

1.jpg

协商会邀请业主、物业公司、相关部门等围绕居民关心事宜进行协商。希格玛社区供图

 其中,“环物会”的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6名委员均由居民推选产生。其中60%以上的委员都是党员,委员的职业层面涵盖财务、资产管理、环卫专家、前物业公司管理者等。

 不仅如此,社区还积极探索建立了“红黑榜机制”和“约谈”制度,物业或业委会不作为、业主损害小区公共利益、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将通过宣传栏张贴公告通报,多次通报或直接纳入约谈监督整改名单。

希格玛社区书记胡永珍告诉记者,未来,希格玛社区也将逐步构建“一核多元”的小区治理新机制,实现社区环境“共商共享、共建共享、共治共享”。

 “小事儿”见“大情”

“喂,是居委会吗?我们家灯坏了,可以请师傅上门来维修吗?”“您好,我们这边是环物会,您家具体位置是哪里?我们会协调维修师傅上门帮您维修。”每天,周杨平的工作都是从接电话开始的。这天,家住57号院1号楼6层的周庆骧老人打来电话,说家里的灯坏了,需要维修。老人今年已经89岁了,儿女不在身边照顾,和老伴儿相依为命的他打来电话向“环物会”求助。

此前,“环物会”通过对社区内物业摸排沟通的方式,制定解决方案——选择两家大型物业为主要力量,对基础力量差的物业在设施维修和专业水电工作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周杨平得知老人家里的问题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辖区内的紫金大厦物业公司,仅仅10分钟,专业电工师傅徐金磊就来到了老人家中。

徐师傅上门后才发现,周庆骧老人家中的电灯开关还是老式的灯绳,虽然离床很近,但每次睡前开关灯都需要老人起身下床。考虑到这些,徐师傅建议,给老人换成按钮开关,嵌在墙上,老人只需伸伸手就能触摸到。重新走线、墙壁美化、安装开关……短短四十几分钟,周大爷家中的电灯又重新亮了起来。

2.jpg

徐师傅第一时间上门为周庆骧老人维修。希格玛社区供图

说到这里,周杨平补充道,此前,在委员会的倡议下,针对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物业公司也推出了免费上门维修服务,维修仅收取材料费。但考虑到两位老人无儿女在身边照顾的情况,徐师傅便主动要求给老人减免了材料费,“虽然只有几十块钱,但是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儿,肯定不会给老人造成困扰。”徐师傅爽朗地笑着说。

“居民的小事儿,都是我们的大事儿。”这是希格玛社区“环物会”主任周杨平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工作时间接电话,下班时间刷微信,成了周杨平的常态。在他的微信里,每个小区的微信群不停有消息弹出。为了让居民及时了解问题解决的进程,周杨平会把整改的每个过程和进度记录成照片或相关信息,在各小区的居民群中发布,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他们的需求都会被看到,并且所有改善。“如今,社区的治理工作已经慢慢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循环。现在大家有问题都喜欢来找我们。”周杨平欣慰道,“环物会”成立半年有余,已初见成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居民们。”

3.jpg

57号院北侧的智能车棚。人民网 孟竹 摄

身处中关村地区,希格玛社区便民智能化设置的配备自然也少不了。记者跟随周杨平来到57号院居民楼北侧的一处新建智能车棚,看到里面井然有序地划分了自行车、电动车和三轮车的停放区,内有24小时监控,灯管也是自动感应开关的。

4.jpg

智能车棚里配备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站。人民网 孟竹 摄

“这个车棚以前就是小区原有的,曾经又脏又乱,堆了很多废旧车。后来,‘环物会’协调街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旧车棚进行改造,增加了防火防盗设施,还专门留出了电动车充电区域,可集中充电,居民不用再把电动车放在楼道里充电,保证了大家的安全。不仅如此,这里无人值守,我们以家庭为单位给大家发放了车棚门禁卡,外面的车都不能停进来,也可以保障居民的财产安全。”

5.jpg

智能车棚屋顶悬挂的红色灯笼实为干粉喷淋灭火器,美观又实用。人民网 孟竹 摄

 周杨平透露,如今,在希格玛公寓大门东侧的一个面积更大的智能车棚即将开放,配备一定的绿化,可供市民休闲娱乐。

成立之初“接大单”

定期走访,收集居民提出的问题和需求并推动解决;监督和改善社区环境卫生;发挥议事监督,督促物业和业委会履职;在物业和居民之间架好桥梁,调解纠纷……在周杨平看来,只要是跟物业和业主挂钩的,都是“环物会”的工作。

作为主导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自治组织,物业公司前来求助,“环物会”自然伸出援手。

令周杨平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在“环物会”刚成立两个月,就“接大单”了。

2017年底,希格玛公寓一部使用了近20年的电梯出现故障。经过检查,希格玛公寓物业发现,因将临使用年限,小区里2栋楼共4部电梯即将超期服役,无法通过日常养护和更换零件维持,随后,物业立即按照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启动公共维修基金,用来进行电梯更换。

然而,由于小区没有业委会,小区物业又属于自管物业,没有备案资质,加之业主人数凑不齐,缺乏申请主体,公维基金的申请变得困难重重。“一年多过去了,我们为换电梯的事跑了无数趟,材料提交了一遍又一遍,仍然无果。”希格玛公寓物业管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因工作一直“卡壳”,小区物业便想到了“环物会”,这个刚刚成立2个月的组织,究竟能不能帮上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希格玛公寓物业向“环物会”发出了求助申请。“没想到,还真办成了!”

6.jpg

“环物会”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小区电梯进行检查。希格玛社区供图

利用“社区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环物会”请求海淀区住建委、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帮忙“寻找”公维资金的申请主体,结果发现许多业主已不在小区居住,成立新的业委会又因时间紧迫和过程复杂,也无法立即实现。

了解情况后,“环物会”邀请海淀区房屋管理局相关领导到社区,与街道、居委会、社区民警及希格玛公寓物业负责人开展“多方会谈”,为更换电梯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启“绿色通道”。至此,希格玛公寓电梯问题得到快速的解决。

目前,希格玛公寓更换电梯的公维基金已经获批,招标结束后,马上就可以进场施工,电梯更换将在年内完成。

 “一年多没有解决的事情终于搞定了,‘环物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大麻烦’。”希格玛公寓物业相关负责人如释重负。

“希格玛经验”将复制推广

我们不难发现,小区物业管理纷繁复杂,过去,社区物业管理工作总是缺乏抓手,谁来组织发动业主主动参与小区自治,是个“老大难”。

环物会为何在仅成立半年的时间里成绩显著?这得益于“环物会”明确了主导社区物业管理的核心,基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社区各物业的项目负责人已经到社区报到,社区与辖区内各物业已建立沟通联系的基础。“有了‘领头羊’,大家知道有问题第一时间该找谁。”周杨平告诉记者,“环物会”能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也是促成“环物会”行之有效的原因之一。

自从“环物会”成立以来,有利于为社区工作减负,实现“专项工作专人干”,同时为化解物业矛盾,鼓励业主主动参与小区自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等,提供了经验。

据悉,针对与希格玛社区类似的物业管理混合社区,北京市海淀区已明确将主推以“环物会”为核心的物业管理模式。接下来,“环物会”还将在北京全市范围推广。 

注:本文转载自人民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